为纪念天风文学社成立30周年,让“天生玉笔挥毫气,风逐昆仑引墨人”的时代宗旨奋力接续,同时回顾过往“天风人”的奋斗之路。我们特此在《天风文学社30周年纪念特刊》中撷其英萃,以飨读者!

作者简介

马文善,男,回族,1999年2月生,青海民和人。维多利亚vic1192019级学生,曾担任青海师范大学天风文学社主编一职,协助社团创办52期期刊,作品发表于《雨时诗刊》、《中国汉诗》等。

那天,我选择了天风

坐在图书馆的时候,我的心里颇不宁静,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选择,我有点不知所措,眼睛虽然直视手中的书籍,但思绪早已焦灼。这时,龙龙发来了消息:要不要去面试,我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,显然我是想去的,但我也害怕自己做不好,龙龙说他去竞选了,世文也会去,我又动了一份心,和他们一起办事能合得来,况且现在真的没有人担起天风发展的责任了。我毅然向面试的教室走去,但心中的恐惧越来越强烈。果然,我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一塌糊涂,现在记不清自己说了些什么,只是当时很窘迫,我心想肯定要被淘汰了,但因为没有其他人竞选,最终,我还是成为了编辑部部长。懵懵懂懂中,我与天风的故事开始了。

伊始,因为没有经验,我们面临过许多困难。还记得我们总是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,讨论如何开展活动。那时的社团非常缺人,所以我们一定要招到新生,并让新生一直留在社团。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最难的一段时光,慢慢地,社团开始向好的局面发展,大概是因为真的喜欢,所以我们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商讨如何办好每一项活动,有时候直到凌晨,我和龙龙还在探讨一些活动的细节。我们必须做好,让更多人爱上天风,即便是倾尽全力去做每一件事,也没有怨言。当然,我们也会产生分歧,但出发点是为了天风,因为这个大前提的存在,尽管偶尔有一些吵闹,但我们的心永远聚在一起,我们做的每一项决定都是为了天风更好地发展。再到后来,我们迎来了属于我们的迎新。第一次面试,新生见到我们很紧张,他们不知道的是,我们也很忐忑,当然,我们伪装地很好。当听到学弟学妹们非常喜欢文学,并侃侃而淡时,我们相视一笑,喜悦尽在脸上。招新的最后一个问题基本就是你要加入哪个部门,当自己属意的人宣称要加入自己的部门,心中真是万马奔腾,欣喜万分。有些新生并不明确要加入哪个部门,由此我们便会开始一场拉锯战。当时为了记下每一位新生的特质,我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来,以便吸收一些真正热爱文学的小伙伴,到现在,那个备忘录还在我的手机里储存着。当然招新的时候,也会遇到一些难忘的事情。我记得当晨如开口的一瞬,我们几个抑制不住笑容,因为她的声音太特殊了。加入哪个部门,我们几个自是争了一番,但她有自己的想法。因为喜爱文学,她入了编辑部,世文看我成功将晨如招进了编辑部,他还调侃我收不住那放肆的笑容。通过努力,天风越来越好,开展的活动越多,吸引的伙伴越多,最终那些真正热爱文学的小伙伴都留下来了,在活动中,我找回了热爱,找回了一种价值,我才体会到唯有热爱可使人生漫长的感觉。

人生那么漫长,总有一些烂漫永远让人怀念。时间恍然间过去了好久,我离开了学校,也渐渐远离了天风,被一些困境缠绕,我好久没有畅快淋漓地读过一本书。想起那时候,我一个人坐在阳台上,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,捧着书籍,阳光静静地沐浴着我,我可以什么都不想,整整一个下午将自己交给书籍,坦然地让自己的灵魂在书海里荡漾;有时候,我坐在那条小湖边,构思着自己的作品,虽然无人陪伴,我却怡然自得;学校的图书馆绝对值得期待,我最喜欢三楼的文学类书籍区,在那里我与村上春树、渡边淳一结下了缘分,现在想来,与一本书、一位作家的相识,在冥冥中早已定好。当然我相信,与天风,我也是有缘分的。那个秋天,看见学姐在群里询问谁愿意去出版社核对稿件,我选择了报名,当时我并不知道与天风的羁绊便从此开始了,不过那是第一次我是以一个普通的社员身份去往出版社的。而第二次,我是以主编的身份去的,当时只觉得平常,现在却觉得那一段路程让人格外怀念。说来奇怪,我印象中与天风的故事是从秋天开始的,而如今又是一个秋季,不过心境确是不一样的,那些人、那些事都成了回忆。此时,走在路上,看见落叶纷飞,不免有些伤感,我以为自己永远是鲜衣怒马的少年,怀揣梦想,在高原上肆意奔腾而现状令人唏嘘。毕业快要半年,已经很久没见到我的伙伴们,不知他们在远方可好?

总有一些人、一些事永远令人怀念。那个夜晚,我们在月色下谈理想、分享自己的文章。细节虽已忘记,但马兰花同学读《葛生》时的声音一直让人难忘,那天晚上,我们彼此敞开心扉,用真诚打动了彼此,我想总有人会和我一样怀念那晚的美好。去西海的采风活动让人难以忘怀,由此也结下了我与西海的缘分。从此我对西海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:西海的蓝如大海般宽广、翡翠般晶莹;西海的夜寂静,可以安放灵魂;西海的土地上生存中一群真正热爱文学的人,他们普通而又伟大。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,我们收获了许多,与文学前辈交流。他们对于文学的态度、对写作的热爱,令人动容,仅仅是看到我们对于文学的一点热爱,他们便像看到了希望一样,对我们充满热情,鼓励我们多读书、多创作。为了表达对我们的关心,书法家赵元海老师亲自为我们每一个人赠送了他的墨宝。现在想来,文学前辈的一句鼓励,能给予一个文学新生很大的鼓励,而每一个刚走进文学创作路上的新人,显然非常需要这种鼓励,而我有幸参加了这样的一个活动,也遗憾只参加了这一个活动。到现在,我依然难忘在金银滩草原上的那段时光,为一些不知名的花草驻足,或者为它们一一命名。龙龙知道许多花草的名字,大伟老师也能辨认许多,而我一个也不认识。那时,我才发现,对生活,我如此的缺乏观察,也许这也是我的写作流于表面、缺乏深刻的缘故。印象中,我们因发现了一只雏鸟而高兴不已,还有围着一朵花低语。那一刻我们仿佛寻回了童年,变得天真而又浪漫。和年轻人待在一起也会吸收一些活力。当我们从一个小山头跑下去,大伟老师也张开双手,仿佛披上了一对翅膀。那一刻,老师变得轻盈、灵动,那一瞬间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永恒。直到现在,那依然是大伟老师在我印象中最年轻的模样,那比年轻时候的照片深刻、鲜活而又永恒。

“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。”如果再一次选择,我依然会爱上文学、爱上写作,当然我仍然会选择天风。我永远明白当命运将我置于一片绝地,还会有文学带我走向希望。当无法躲避人间的一次次风雪,只要走进文学,我就还有爱与希望。人生漫长,我们只有点燃那些熠熠闪光的美好才能对抗那些荒芜,此刻那些人、那些事再一次闪过。我借助回忆拥有他们,而我也属于他们,我们虽然各居一方,那些过去永远串联着我们,只要心里牵绊,我们就不算分开。


我高举了天风,天风也高举着我,我们永远成长着、永远鲜活着。


顾问:高   兰

指导:刘大伟   王   静

社长:乔海芳

校对:文云婷   妥彩凤

审核:马玉花   刘艺凡

排版:马玉花